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問:最近環保督察對火電企業在線監測方面發現了哪些主要問題?
答:2025年9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華能、大唐、國家電投三家央企反饋的情況顯示,在線監測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數據真實性問題。華能集團下屬企業存在用進氣流量替代尾氣流量、虛假標記設備運行狀態等弄虛作假行為;大唐集團部分企業通過修改參數、改變采樣條件等方式逃避監管。
二是設備規范性問題。國家電投部分企業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和運行不規范,導致測量結果低于實際值;多家企業存在儀器性能不達標、運維不規范等問題。
三是管理漏洞問題。華能集團內部管理偏弱偏軟,履職盡責不到位;國家電投“廠中廠”環境管理缺失,出租廠房后缺乏監督管理。
四是排放控制問題。部分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穩定,機組啟停時段超標排放,個別企業甚至長期停運處理設施。
問:火電企業在線監測系統通常存在哪些技術性漏洞?
答:從技術層面看,火電企業CEMS常見問題包括:
采樣位置問題:許多企業采樣點位于水平煙道或煙囪與脫硫設施連接處,煙道面積大且無直管段,在不同負荷下流場分布差異大,導致數據不能真實反映工況。
設備落后問題:早期安裝的設備功能性能不滿足最新要求,如等速采樣功能缺失、采樣探桿未加熱、關鍵參數未監測監控等。
設備選型不當:對煙氣量大、監測斷面直徑大的特點,選用了采樣量小、探桿短的設備,無法適應流場分布不均勻情況。
比對校驗漏洞:采樣平臺不規范(如8米直徑煙囪僅一個采樣孔),第三方比對監測流于形式,企業對其監管缺失。
問:為什么氨逃逸監測成為火電企業的難點?
答:氨逃逸監測確實面臨特殊技術挑戰:
測量環境惡劣:SCR系統煙氣含塵量高,大量灰塵嚴重影響激光投射光程;鍋爐運行中風機震動導致發射與接收探頭錯位,影響光譜信息捕捉。
數據準確性存疑:研究數據顯示,離線分析氨逃逸均值為2.02μL/L,而在線監測均值只有0.46μL/L,相差4倍多,準確性明顯不足。
監測點位布局不合理:多數企業監測點安裝在便于檢修但無法代表整個煙道氣流狀態的位置,尤其是先脫硝后脫硫工藝,濕法脫硫后氨逃逸監測數據長時間近零,難以反映真實情況。
問:針對在線監測問題,火電企業應采取哪些具體整改措施?
答: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整改:
技術層面:
優化監測點位布局,采用多測點布置方式,確保測點能代表整個煙道氣流狀態
對老舊設備進行升級,確保具備自動標記、等速采樣等最新功能
優先選用具備自動標記功能的自動監測設備,減少人為干預
管理層面:
建立多重數據比對驗證機制,定期采用離線分析方法進行比對
加強運維管理標準化,建立嚴格的運維服務商選擇標準和監督機制
引入用電監測數據,實時反映治污設施運行狀態
制度建設:
完善內部環保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強化履職盡責
建立在線監測數據質量責任制,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加強員工環保培訓,提高全員環保意識
問:環保監管在未來將如何發展?企業應如何應對?
答:環保監管正呈現三個明顯趨勢:
向非現場監管轉變:生態環境部門正充分利用用電監控等手段,實現設備開停有數、治污效果可查,減少對現場檢查的依賴。
向多源數據融合發展:當系統發現數據超標時,會自動聯動用電數據核查治污設備運行狀態,智能識別模型能有效區分真實超標與特殊情況。
與能源轉型深度融合:隨著煤電深度參與調峰,環保要求正與能源轉型政策相結合,企業需要統籌考慮環保合規與運行靈活性。
面對這些趨勢,火電企業應當:
主動適應非現場監管模式,確保各類監控設備穩定運行、數據真實可靠
提前規劃設備更新改造,滿足更嚴格的環保要求
將環保管理融入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實現環保與生產的智能協同管理